來源時間為:2023-04-27
中國網財經4月27日訊(記者王晨曦)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江蘇省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江蘇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左右、達到創新型國家和地區中等水平,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0.4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7。標志性創新平臺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蘇州實驗室獲批建設,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等。
4月23日,中國網財經記者跟隨“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網絡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紫金山實驗室、國家醫療健康大數據(東部)中心。
江蘇產研院: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作為江蘇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江蘇產研院)核心使命是為江蘇現有產業轉型升級和未來產業發展持續提技術供給,支撐服務產業創新生態建設。
據了解,目前江蘇產研院已與265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建立了企業聯合創新中心,以企業愿意出資為標準征集提煉產業技術真需求,形成榜單,全球組織“揭榜掛帥”。
“這200多家聯創中心,是江蘇產研院梳理‘卡脖子’問題的主要抓手。目前,江蘇產研院已對接達成企業技術合作400余項,合同額達約14億元!苯K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長三角國創中心主任助理郜軍介紹道。
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長三角國創中心主任助理郜軍接受記者采訪(中國網財經王晨曦攝)
郜軍指出,江蘇產研院在全球范圍內遴選了255位 擔任項目經理,組織實施了一批填補國內空白的引領性技術創新項目,在先進材料、生物醫藥和信息技術等領域培育了一批高成長性科技型公司,累計實施了53項,已有11個項目達成研發目標并實現融資,其中5個項目估值超過10億元。
“下一步,江蘇產研院將進一步充分發揮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的優勢,以初步構建的集創新資源、研發載體、產業需求于一體的產業創新體系,以及包含人才生態、空間生態和金融生態的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為基礎,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新貢獻!臂娬f。
從芯片到天線陣全面自主解決5G、6G“卡脖子”問題
6G與云計算、大數據、AI等融合形成新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是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
紫金山實驗室科研部部長齊望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紫金山實驗室瞄準的是未來6G技術的發展。雖然5G開始商用才3年左右,但是作為科技創新平臺,紫金山實驗室已早早啟動6G的研究工作。
據了解,紫金山實驗室成立于2018年,以解決網絡通信與安全領域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行業重大科技問題、產業重大瓶頸問題為使命,重點圍繞未來網絡、普適通信、內生安全等布局一批重大科研任務,開展基礎性、前沿性研究。
紫金山實驗室(中國網財經王晨曦攝)
2022年初,紫金山實驗室完成了世界上首個6G光子太赫茲100Gbps實時無線傳輸通信實驗,創造出世界最高實時傳輸記錄,其巨大的頻譜資源可支撐1Tbps通信速率,比5G整整提升了10到100倍。這意味著現有5G難以支撐的全息通信、自動駕駛、AR、VR等要求網絡速率非常高且交互時延非常低的應用,將在未來成為可能。
那么6G何時到來?齊望東給出一個6G“時間表”:2025年開始做標準,2030年左右大概發展成熟,進入到大規模商用化階段。
“當然,一些在未來大放光彩的6G技術,可能用不著等到2030年,就能夠率先應用到一些產品里!饼R望東說。
此外,面對芯片“卡脖子”問題,紫金山實驗室瞄準毫米波芯片技術攻關,基于低成本高集成度的硅基CMOS工藝,聯合國內優勢力量開展協同攻關,系統性突破了毫米波芯片核心技術,自主研制出CMOS毫米波全集成多通道相控陣芯片,集成可多達上萬陣元的大規模相控陣。
據悉,紫金山實驗室所研芯片和相控陣關鍵性能指標與國際水準相當,發射機效率和接收機功耗等指標更是遠超國際,并且每通道成本僅為傳統常用技術路線的約幾十分之一,研制水平首次進入世界前列,實現了從芯片到天線陣全面自主、可控,為我國5G、6G解決卡脖子問題。
健康醫療乘“數”而上造福百姓生命健康
2016年10月,國家衛健委批復同意南京作為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及產業園建設的第一批國家試點城市,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中心正式落戶南京江北新區。中心致力于搭建中國東部區域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強、影響最廣、互聯互通的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
截至目前,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中心目前已對接3萬余家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涵蓋全省8000余萬人口,實現健康檔案8400余萬份、門診病例15億多份、住院病例8000多萬份的高質量公衛醫療數據匯聚,實現省域范圍內一、二、三級醫療衛生機構疾病診療及預防工作中業務系統數據匯聚與統一存儲,數據質量、體量和維度全國領先。
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總經理闞蘇立(中國網財經王晨曦攝)
在數據存儲安全可控的基礎上,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中心還積極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的轉化應用。據介紹,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中心通過搭建高標準脫敏處理平臺,以“政府主導、規范有序、安全可控、開放融合、共建共享”為原則,圍繞“數據不出機房”的模式,建立“實名申請、快速審批、定點調取、分類使用、全程監控、多方監管”的數據安全共享管理規范和先行先試轉化應用流程,推動健康醫療大數據轉化應用“采集、治理、校驗”一站式新業態構建,并探索了面向公共衛生、便民惠民、臨床科研與產業發展等領域構建數據應用場景面。
另外,面對如此龐大的個人健康數據信息,保證數據存儲安全也是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東部)中心關注的重點。
南京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總經理闞蘇立表示,該中心建立起數據三級保護體系,在數據轉化過程中采取相關治理及隱私信息脫敏措施,整個處理過程實現“數據不出機房”;同時,數據的轉化應用采取實名制申請審批,最終呈現的數據成果,只包括柱狀圖、餅狀圖之類的統計信息,不涉及任何隱私信息。
“目前部分數據已應用于新藥研發、疾病研究等領域。希望通過醫療行業數字化,讓群眾享受到更好的健康管理,讓醫院、藥企、科研院所等,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标R蘇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