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為:2023-03-29
人口少340萬,GDP相差7000億,南京依舊13:12力壓蘇州
2023-03-2921:07:26來源:
重慶
至
用微信掃碼二維碼
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為我國第二大經濟體的江蘇,不僅是我國人均GDP第一省,同時還是第一個擁有4座GDP萬億級城市的省份。不僅如此,江蘇還是我國唯一實現100百強市的省。即便是如此,江蘇卻是我國四大經濟體中,唯一只有一座副省級城市的。而且全省人口、GDP第一城均不是副省級省會南京,而是普通地級市蘇州。但由于省會南京又是江蘇絕對的政治、文化、科教、醫療、交通等中心城市。因此,江蘇第一城也就在蘇州和南京之間變得撲朔迷離。那么,到底誰才是江蘇實至名歸的第一城呢?
為了揭曉這一懸念,本文,我們將透過25項核心指標,對象征江蘇城市實力天花板的這兩座準一線城市進行全方位對比分析,在全面了解兩大城市各大領域的相互優劣勢以及差距的同時,通過大數據呈現,關于這兩座城市的綜合實力高低之分也就自然一目了然。接下來,我們便來一起揭曉都有哪25項關鍵指標?以及這兩座城市對應的成績分別如何?……
一、城市級別:
1、南京,副省級省會
2、蘇州,普通地級市
在我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中,除了四大直轄市以及港澳特區是直接為城市外。另外28個全部是由諸多城市組成的省。而南京則是省下轄城市中級別最高的副省級城市,而且還是省會。反觀蘇州,既不是普通省會、也不是計劃單列市,更不是副省級省會,而是級別最低的普通地級市。在級別上,自然無法和副省級省會的南京相提并論。
二、人口規模:
1、蘇州1291萬,其中戶籍人口774萬
2、南京949萬,其中戶籍人口737萬
南京雖然身為我國第四大人口江蘇的省會,但人口規模卻不足千萬,甚至無法進入全國前20。反觀地級市蘇州,不僅人口高出南京340余萬,而且穩居全國前十。成為江蘇唯一人口千萬級城市,不僅如此,蘇州的人口吸引力同樣是完勝省會南京,人口凈流入高達520萬,這也意味著,蘇州擁有超40的人口為外來人口,南京則為22。因此,說蘇州是江蘇第一大人口中心城市也算是實至名歸。
三、面積:
1、蘇州8657km2
2、南京6587km2
即便是在象征城市大小的土地資源面積上,地級市蘇州依舊是力壓省會南京,而且足足比南京大了31。這也意味著,在城市可持續開發空間上,面積更大的蘇州,無疑擁有比南京更游刃有余的空間。至于南京,則是略顯捉襟見肘。這也是為何近年來,南京極力向鎮江、滁州、馬鞍山等周邊城市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GDP總量:
1、蘇州23958億,位列第六
2、南京16907億,位列第十
高出南京340萬人口的蘇州,在第一大經濟指標GDP上也是水漲船高的再次脫穎而出。而且領先優勢從人口上的1.36倍進一步擴大到了1.42倍。而兩座城市之間7000多億的絕對差距,也是相當于一個揚州或者鹽城的GDP總量。而面對如此懸殊的差距,作為追趕者的南京,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GDP增速:
1、南京8.75
2、蘇州7.19
從過去十年的GDP增速來看,兩座城市依舊是涇渭分明。其中,擁有1.36倍人口優勢的蘇州,反而是被少了340余萬人口的南京四兩撥千斤。而且南京的速度足足是蘇州的1.22倍。正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面對如此懸殊的速度差,即便是擁有1.42倍GDP于南京的蘇州,恐怕也是如坐針氈,被南京反超似乎已是大勢所趨。
六、人均GDP:
1、蘇州18.56萬
2、南京17.82萬
即便是在象征經濟發展質量的人均GDP上,依舊是地級市蘇州更勝一籌,不過領先優勢卻所剩無幾,僅有4,隨著南京GDP的迎面追上,蘇州極有可能被南京在3年內完成反超。不過,即便是蘇州暫時領先于南京,但江蘇人均GDP第一城依舊是旁落給了兩城之間的無錫,頗有幾分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意味。
七、人均收入:
1、蘇州7.08萬
2、南京6.9萬
繼象征城市經濟發達程度的人均GDP之后,蘇州在象征民富程度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再次先聲奪人。雖然這一次的領先優勢僅有微不足道的2.6,但蘇州卻沒有再次錯失江蘇第一?吹竭@里,相信大家也就明白,為何身為地級市的蘇州,反而能在人口吸引力上完勝省會南京了吧,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道理,誰都懂。
八、人均社消:
1、南京8.25萬
2、蘇州6.98萬
南京雖然在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兩大財富進項指標上,全部落后于蘇州。但作為六朝古都的南京,卻在象征城市消費力的人均社消上,不僅反超蘇州,而且足足高出蘇州18。足以可見,省會南京,在城市消費力上,還是要明顯強于蘇州的。又由于消費是促進經濟更快發展的核心動力第一,因此,南京GDP增速遠高于蘇州也就不足為奇了。
九、人均私家車:
1、蘇州32輛/百人
2、南京25輛/百人
蘇州雖然人口是南京的1.36倍,但在私家車擁有率上,反而是南京的1.28倍。這也說明了,蘇州的私家車覆蓋率要明顯高于省會城市南京。當然,私家車擁有率越高并不一定象征著更有錢,但至少說明了,蘇州人民出行,對于汽車的依賴要遠高于南京。
十、人均住戶存款:
1、南京14.0萬
2、蘇州12.95萬
眾所周知,在我國掙錢存款似乎已經是大部分國人潛移默化的習慣。因此居民存款也就自然成為一座城市居民財富值的最直觀體現。蘇州雖然在人均收入和人均GDP上均更勝一籌,但在存款上,反而再次被南京逆轉,落后了8。而在五大人均經濟指標上,兩大城市也是互有勝績,而且其中三項彼此差距在10以內,可見兩座城市在經濟質量上也是勢均力敵。
十一、財政收入:
1、蘇州2329億
2、南京1558億
沒想到,在至關重要的財政實力上,身為副省級的省會南京,依舊是無緣江蘇第一。不僅如此,和蘇州的差距更是達到了1.5倍之多,足足相差了三分之一。這一成績,對于城市級別明顯更低的蘇州而言,實屬不易,與此同時,如此反差在全國也是絕無僅有。而擁有更多財政收入的蘇州,勢必將獲得遠高于南京的城市建設經費。
十二、上市公司數量:
1、蘇州198家
2、南京119家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地級市蘇州為何能在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兩大指標全部力壓省會南京。當看到象征城市營商環境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之后,相信這一困惑也就迎刃而解。蘇州的上市公司數量足足是南京的1.66倍。這一反差也直接導致大量人才更偏向于蘇州。
十三、規工總產值:
1、蘇州4.36萬億
2、南京1.53萬億
由于巨大的營商環境差距,再加上1.36倍的人口差距,導致南京在規工總產值上不僅再次無法和蘇州相提并論,而且僅有蘇州的35。與此同時,兩城2.85倍的巨大落差,也是首次破2。足以可見,蘇州在江蘇省工業中所扮演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中流砥柱作用,以至于省會南京也只能望塵莫及。
十四、進出口總產值:
1、蘇州25721億
2、南京6292億
被譽為我國第一大經濟中心城市上海后花園的蘇州,雖然自身并非沿海城市,但在象征國際經濟核心競爭力的外貿上,依舊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外貿成績斐然,不僅成功突破2.5萬億,近乎于整個江蘇的一半,成為江蘇外貿第一城,以至于省會南京也只有其的四分之一不到。
十五、建筑業總產值:
1、南京5083億
2、蘇州3356億
在象征城市基建硬實力的建筑業上,擁有六朝古都璀璨建都史的南京,雖然以1.5倍的絕對優勢完勝蘇州,但依舊是無緣江蘇基建第一城。不僅如此,南京的建筑業總產值還不及南通的一半。當然,限制南京城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土地資源的相對更緊缺。
十六、高速公路密度:
1、南京88m/km2
2、蘇州72m/km2
身為省會的南京,自然成為江蘇不可撼動的交通第一中心城市。而在象征經濟大動脈的高速公路網密度來看,南京也是以1.22倍的優勢完勝蘇州。巧合的是,這一懸殊剛好和兩座城市過去十年的GDP增速驚人地吻合。這也再次證明了交通對于經濟發展所起到的巨大推動作用。
十七、地鐵里程:
1、南京449km
2、蘇州210km
在象征城市公共交通名片的地鐵建設成果來看,蘇州同樣是無法和南京相提并論。雖然運營里程已經屬于普通地級市中登峰造極的水平。但在省會南京面前,依舊只有其的47不到?吹竭@里,相信大家應該瞬間明白,為何人口更多的蘇州,對私家車依賴更高了吧。
十八、機場客運量:
1、南京·祿口機場1215萬人次
2、蘇州·碩放機場377萬人次
作為我國十強城市中唯一沒有客運機場,同時還是我國24座萬億級城市中唯一(同東莞一起)沒有機場的城市,蘇州縱然擁有江蘇人口 GDP第一城名譽。卻不得不接受和無錫共用無錫的碩放機場。即便如此,機場客運量依舊只有囊中羞澀的377萬人次,僅有南京的31,可謂是天壤之別。
十九、三甲醫院:
1、南京45家,代表為江蘇省人民醫院
2、蘇州15家,代表為蘇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在象征醫療硬實力的三甲醫院數量上,作為全省醫療中心的南京,可謂是大放異彩,不僅穩居全省第一,即便是第二城的蘇州,也是只有其的三分之一。這一反差也充分說明了,即便是經濟再強、人口再多,如果不是一省省會,優質醫療資源同樣是很難有傾斜,更不要說和省會相提并論了。
二十、人均醫師:
1、南京43名/萬人
2、蘇州32名/萬人
蘇州雖然相對更富裕一點。但在象征醫療軟實力的醫師覆蓋率上,依舊是難以和集全省優質醫療資源于一身的省會南京同日而語,僅有其的74。而1.34倍的絕對差,也是刷新了兩城在人均私家車上創造的1.28倍最大人均指標差。由此可見,蘇州在醫療上和省會南京所存在的巨大差距。
二十一、5A景區:
1、蘇州6個,代表有周莊、蘇州園林等
2、南京2個,代表有中山陵、秦淮河·夫子廟等
作為我國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雖然歷史古跡眾多,但在象征我國文旅資源天花板的5A景區數量上,卻僅有2個。不僅是四大古都中最少的,即便是在江蘇省內,也是成績平平,甚至只有蘇州的三分之一。
二十二、文旅收入:
1、南京1946億
2、蘇州1863億
南京雖然在5A景區數量上遠不及蘇州,但憑借其六朝古都的璀璨歷史,以及便利的交通樞紐城市地位,依舊成為眾多文旅愛好者江蘇游的首選。而文旅收入也是以4.5的微弱優勢成功逆襲被譽為人間天堂的蘇州。
二十三、大學數量:
1、南京53所,代表有南京大學
2、蘇州26所,代表有蘇州大學
擁有13所雙一流院校的南京,卻在大學數量上,表現得略顯差強人意,僅有53所,屬于全國中等水平。即便如此,身為省會的南京,依舊是地級市蘇州的2倍有余。不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