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為:2023-04-04
本報記者梁熙明駐江蘇首席記者施科通訊員包建新
仲春之際的宜興,霧氣氤氳,空氣微涼,深吸一口,有一種北方體會不到的清恬。出發前,北方正是“黃沙漫天”,踏上這座柔軟的“江南小城”,記者的好感度瞬間拉滿。
“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苯K宜興,太湖之濱,陶都茶鄉,7000多年執著于陶藝,幾乎可以和紫砂壺劃上等號。
一抔芳香細膩的紫砂,經歷烈火的洗禮和匠心的浸潤,成就一把好壺,自然為形、詩意為境、氣質精神,讓人一見傾心。正如上等的紫砂壺,上蒼賦予了宜興多情的山、嫵媚的水、輕柔的風,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每一個游客心中所向往的“桃花源”。
跟隨江蘇省交通運輸廳主辦的“騎行江蘇·看美麗農路”無錫站活動,記者初次造訪宜興,“宜路陶醉”在農村公路沿線碧浪接天的勝景之中,在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之中尋訪、品味、隱逸。
清明假期,正是踏青好時節。讀者朋友們,去擁抱“陶的古都、茶的綠洲、竹的海洋”吧。
隱逸·山水茶園陶式生活
線路推薦:張靈慕線、玉女譚路
沿線景點:竹海、玉女潭、龍隱溪山
推薦指數:☆☆☆☆☆☆
山林野居是了解宜興、探索宜興、感知宜興的一種絕佳方式。在湖?鎮、張渚鎮,一座座農家小樓錯落在山水茶園之間,門前是一條條平直寬闊的農村公路,內部融入陶、茶等特色文化元素,向游客傳遞著雅致的“陶式生活”。
張靈慕線是宜興南部山區重點旅游公路,它連接了張公洞、玉女潭、靈谷洞和宜興竹海等多個國家級風景區。騎車穿行而過,沿途巨大的香樟樹、大片的茶葉栽種基地、無邊無際的竹海森林,讓人感覺猶如世外桃源。
晨聽鳥鳴醒,夜伴蛙聲眠。在宜興龍山村,一條名為龍山澗的小溪自山澗而下,流經整個村落,村民臨溪筑室,綿延數里。暢通的農村公路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奔赴而來,觀溪品茗。自2012年第一家“籬笆驛站”推出以來,特色民宿猶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如今已近80戶,成為江蘇省首批“民宿集聚村”。
沏一壺香茗,附一番風雅,龍隱溪山坐落于湖?鎮陽羨湖南畔,這里的精品民宿建構空間圍繞“雅”“享”“靜”,引入溪山湖水景色,充分思考了山、水與人的關系,隱藏于山水茶園之間,“庭院文化”彰顯竹、陶、茶、農等主題。江南極美的一抹,在這里盡收眼底。
外部快進快出,內在舒緩隱逸,是宜興民宿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近年來,宜興結合青山綠水生態風貌,大力實施道路黑色化改造等村莊環境再提升工程,聚焦人、車、路、環境,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先后完成6條“示范路”建設,打造230省道周鐵鎮洋溪村安全出行“微循環”引導樣板;根據乘客需求,在宜興至竹海風景區、善卷洞風景區、官林客運站、萬石等線路上采用“大站快車”的運營服務模式;圍繞“運游一體”的服務理念,開通了從高鐵站到湖?鎮的免費旅游直通車,為發展鄉村旅游筑牢基石。
尋訪·文脈沁潤英賢輩出
推薦線路:宜興公交25路、153路、115路。
沿線景點:宜興市博物館、東坡書院、洑溪徐氏宗祠
推薦指數:☆☆☆☆☆☆
宜興之勝,勝在人文,宜興籍大學校長有100多位,兩院院士超30位,可以說是名公巨卿、不絕英賢。
想以最快速度了解宜興,古建筑、博物館可能是最適合的選項。宜興市博物館、東坡書院、洑溪徐氏宗祠、周王廟……在宜興城區,星羅棋布的名勝古建,成為深度感受荊溪文脈的“城市客廳”。
老宜興的文廟前,曾立著一座石牌坊,稱“相國牌坊”,是這座小城崇文重教的象征。后來,牌坊被拆下來,做了石料,墊在太隔河的駁岸底下。2013年,宜興人在太隔河畔一件件挖、一塊塊找,竟把一座“丟失”47年的石牌坊又拼了回來。
如今,人們在新落成的宜興市博物館又見到了它。這座漢白玉石坊面闊9米高12米,重百余噸,歷經近400年的歲月,見證了宜興風雨滄桑、人物繁盛。除了“相國牌坊”,2.5萬平方米的宜興市博物館還有現代名人館、風土館等七個獨立展廳及兩個臨展廳,深度游覽需要1天時間。
宜興市博物館位于東氿西岸、東氿大道東側,館藏文物逾3.6萬件。去年,該館與故宮博物院達成戰略合作,定期舉辦聯合展覽,讓游客在千里之外也可以一睹京城珍品。談及南北文物如何運輸,宜興市博物館館長楊瀟興致勃勃地說,國內文物運輸通常選擇公路,現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道路平直寬闊,為文物交流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宜興市博物館現代名人館入口,墻上的引言清晰記錄著這里曾考中過500多名進士,走出10位宰相,近現代又成長出32名兩院院士、百余位大學校長。
為什么宜興人才如此興盛?也許可以從“通江達!彼膫字中尋找答案。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恐怕是一個重要因素。
宜興坐落在太湖西岸,水網密布,全域2400多條水道,三片水面貫穿了城市。巧的是,這里還處于南京、上海、杭州三角形的幾何中心,在水運為主的江南占盡便利。于是,這片區域在千年跨度里大體保持了生活富足,文化昌盛。在最新的高鐵版圖中,上述三市又成了距離宜興三四十分鐘的近鄰。
游覽宜興城,記者建議首選公交。近年來,宜興架起了由城市公交、市鎮公交、鎮村公交組成的多層次、一體化“全域大公交”網絡體系,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99.5,3A級以上景區公交通達率達到100。
遇見·陶都茶鄉品位江南
推薦線路:宜興公交201路、202路、157路
沿線景點: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蜀山古南街、前墅龍窯、陽羨茶文化博物館、龍池山自行車公園茶場
推薦指數:☆☆☆☆☆
宜興,有獨一無二的紫砂泥和7000多年的制陶歷史,因陶成市,因陶而興、因陶而美,陶是宜興“陶式生活”的源頭。好器襯香茶,宜興還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古茶區之一。古語有云,“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宜興文化底蘊深厚,共擁有紫砂陶制作技藝、均陶制作技藝等8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它們凝聚著匠人匠心和智慧結晶,彰顯著人文宜興的無窮魅力。
前墅龍窯
前墅龍窯創燒于明代,延燒至今,是宜興地區目前仍以傳統方法燒制陶瓷器的唯一一座龍窯。該龍窯利用自然山坡建成,遠遠望去,像一條蜿蜒而上的巨大長龍。
目前,前墅龍窯仍然較好地保存了我國古代龍窯的結構特征和陶瓷器的燒制方法,是研究我國古代陶瓷生產發展十分難得的實物資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
宜興陶瓷博物館坐落于宜興丁蜀鎮,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藏品涵蓋距今7000多年的夾砂古陶、商周的原始青瓷、戰國的印紋陶、漢代的青釉陶、兩晉的青瓷、宋元的日用釉陶、當代的美彩陶和國內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陶瓷代表作品。
龍池山自行車公園茶場
宜興市龍池山自行車公園茶場位于宜興陽羨茶產業園內,以低碳出行、慢節奏生活、公益性健身活動與休閑觀光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茶園、竹海、水庫等生態旅游資源,打造集自行車運動、山水風光以及陽羨茶文化等特色為一體的自行車健身運動主題公園。
假期寶貴,想必很多人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兩半用,路線規劃就顯得最為重要。如果對宜興的公交線路不熟悉,不妨先下載“宜興享出行”App,通過App實時查詢車輛位置、掃碼支付,安排出行計劃。此外,宜興主要公交走廊電子站牌覆蓋率實現100,游客也可以實時關注到站時間、查詢換乘線路。
尋味·土產繁多菜肴清鮮
美食推薦:宜興百合、宜興烏飯、宜興頭菜、咸肉煨筍
推薦指數:☆☆☆☆
每個城市的美食,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味道。宜興的美食味道,是從宜興的山水中提煉出來。宜興,素有江南“魚米之鄉”美譽,飲食以咸淡適宜的“淮揚菜”為主,兼收并蓄各地各種風味菜肴,長期以來形成了“土產多、菜肴鮮”等特色。味道宜興,是踏上這片沃土的當然選擇。
宜興百合
宜興百合,即卷丹花。卷丹花瓣有平展的,有向外翻卷的,故有“卷丹”美名。夏季可觀賞花朵,秋季可食用鱗莖。
宜興頭菜
宜興頭菜是宜興人傳統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肴,也是宜興大小餐館必備菜品。這道菜看上去像是大雜燴,類似上海的腌篤鮮、東北的亂燉,全包含了團圓美滿之意,因此還有“全家!钡膭e稱。
宜興烏飯
一段傳說,一個故事,就可以成就一種風物,宜興烏飯便是如此!澳窟B救母”的孝行傳誦至今。于是,每年農歷四月初八家家戶戶“吃烏飯”變成了一種風俗。烏飯一般由粳米和南燭葉莖制成,具有很高的食療價值。
咸肉煨筍
宜興毛筍炒、煮、燒、燉皆成菜肴,初春之時,春筍肉質肥厚,脆嫩味美,配以臘月腌制風干的咸肉同煮,便是宜南山民款待賓客的上等風味。
宜興菜以淮揚菜系為基礎,追求本味、清鮮平和,講究食材新鮮。近年來,宜興城鄉物流節點覆蓋范圍持續擴大,通過縣鄉村三級配送體系建設和農村電商物流雙向通道暢通工程,建設鄉鎮農村物流服務點99處,農產品流通網絡更加健全,讓更多新鮮的時令食材以最快速度擺上了消費者的餐桌。
Tips
宜興的外部交通
民航:宜興市區前往無錫碩放機場車程約一個半小時。在宜興高鐵站出站口,宜興城市候機樓已建成投運,至機場約45分鐘車程。
高鐵:宜興至北京、南京均可高鐵直達,車程分別為5個小時和40分鐘左右。
自駕:過境宜興有寧杭、錫宜、常宜、宜長4條高速公路及8條國省干線公路。
本文刊于《中國交通報》4月4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