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為:2023-04-21
【江蘇經濟報】公路 ,鋪出溧陽鄉村振興“快車道”發布日期:2023-04-2109:31瀏覽次數:次字體:
新近建成的景詹沙河橋猶如一把弦琴橫臥在溧陽天目湖畔,奏響公路 旅游大美之音。顧佳舒蔣文超攝
□江蘇經濟報記者張韓虹朱夢笛
通訊員潘珩蔣瑋
4月下旬,從高處俯瞰被南山、曹山、瓦屋山包圍著的溧陽,群山青碧,盡顯一片翠綠。一條條瀝青路和水泥路蜿蜒盤旋在村落間,一條7米寬的網紅“彩虹路”貫穿當地31個行政村、133個自然村和220多個鄉村旅游景點,把溧陽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村串聯成線,農村也因這些道路變得更加生機勃勃。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在財政資金的支持下,溧陽探索出一系列“農村公路 富民”新模式,將條條村路打造成產業路、旅游路、資源路,讓前來旅行的游客、在此投資的創業者以及當地居民與美麗山水資源無縫對接,使溧陽實現了從“交通不便”到“富甲一方”、從“交通線”到“風景線”的蛻變,從游客“進來”到產業“出去”,信心十足地奔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
公路+旅游,村莊品質顏值齊提升
走進溧陽,如走進綠色仙境。這里依山傍水,生態資源豐富,每到旅游旺季,就吸引著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游客,人潮絡繹不絕。而這背后,卻是溧陽近年來破局求變的腳步。都說,自然生態好的地方往往交通不方便;赝^去的溧陽北片區,“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這里老百姓出行的真實寫照。同時,一條條"瓶頸路""斷頭路",也阻隔了游客的腳步。
依托低山丘陵的地理稟賦,溧陽從推動全域旅游開發的角度謀劃,將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納入了旅游目的地范疇,借助原有公路路網,對標“四好農村路”,一條總里程365公里的“溧陽1號公路”橫空出世,它如同一條條支脈和毛細血管,把原本分散的自然資源和鄉村景點聯結起來,組合成新的優質資源,一條路變成了一個網,農路變成景點、農區變成了景區,瓦屋山下的“鵝村”就是其中的典型。
“嗚嗚嗚……”艷陽下,伴隨著汽笛聲,一列小火車駛過,留下一片歡聲笑語在溧陽姜下西湯村上空回蕩。不遠處,“鵝餐廳”門口停滿了車輛,村口的“鵝咖啡”店里,仍舊坐滿了前來打卡的游客。竹簀鎮姜下村黨委副書記管夢倩介紹,兩年前,姜下村還是個普通的農業村,當“溧陽1號公路”從這穿境而過,姜下村抓住鄉村旅游興起的時機,盤活閑置資源,打造集“鵝農場樂園”“鵝湖”“鵝餐廳”等特色項目于一體的“鵝生活”特色田園綜合體項目。2022年“五一”期間,項目正式開放,瞬間成為網紅打卡地,僅五一假期就涌入游客5萬余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00余萬元。嗅到了發展的機遇,村里不斷衍生出更多項目,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由5年前的不足10萬元,提高至450萬元,姜下村也被大家稱為“鵝村”。
依托“溧陽1號公路”輻射,推動鄉村資源附加值不斷提升的案例在溧陽并不少見。如塘馬村合作社通過流轉50畝村民閑置土地開辟“我家自留地”,每年創收300多萬元;富民資產專業合作社以村民閑置農房入股經營鄉村旅游,每戶社員年均分紅超4.5萬元……“‘要想富、先修路’,修一段公路,能給百姓打開一扇致富的大門,為延長公路使用壽命,提升公路品質,公路養護工作更是必不可少!变嚓柺胸斦窒嚓P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溧陽將農村公路養護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市財政局與交通局通力合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服務大局,不斷加強公路養護管理,打造“暢、安、舒、綠、美”的人民滿意公路,2022年財政累計撥付1.01億元用于農村公路養護。目前溧陽行政村通雙車道四級公路覆蓋率100,特色田園鄉村等級公路通達率100,農村公路三類及以上橋梁比例達99以上。
公路+項目,美麗經濟持續擴大
“小農路”做成了“大文章”,溧陽“四好農村路”不僅成為溧陽80萬老百姓的幸福路、致富路,更打通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通道。在溧陽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看來,“讓游客能夠停下來、住下來,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畢竟有了“溧陽1號公路”開道,田園才能“生金”。的確,有了財政的持續投入,溧陽農村交通瓶頸被打破,農村公路釋放出極大的發展活力,一條條道路改變一個個村莊,一條條道路帶動一個個產業,公路旁優美的山水田園不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吸引了大批項目下鄉。
車輛行駛在通往瓦屋山的彩虹道路上,兩側筆直沖天的樹木整齊排列,形成一道震撼人心的天際線。這條曾經的鄉間小路,如今成為服務當地鄉村產業而打造的一條特色示范路,樹木參天,繁花相伴。在這條農村公路的依托下,溧陽全域旅游如火如荼,鄉村民宿方興未艾。5年前“溧陽女婿”秦海豐與妻子回到瓦屋山腳下的東山干村娘家探親,只是一眼,他就被當地環境吸引。他對家中一間破敗的鄉村老屋“一見鐘情”,投入400多萬元將這套二層樓高的老房改造成“香榭云漫”民宿,從此在這安居下來。今年旅游業復蘇后,“香榭云漫”迎來了最忙碌的時刻,每逢節假日9間客房都處于爆滿狀態,即使是陰雨天氣,客房入住率也達70左右。
當溧陽開辟了新的農旅融合新路徑后,一時間,更多的工商資本投資農業、旅游項目,為溧陽農業農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陶然美岕”“曹山花居”“香云小筑”等“溧陽茶舍”應運而生,民宿產業實現了蓬勃發展,形成了“清風朗月·溧陽茶舍”地方民宿品牌。同時,有序的民宿資源整合,也推動了溧陽民宿產業規劃布局向有層次、有特色、多品類邁進。據了解,目前,溧陽現有民宿400余家,其中精品民宿百余家,年營收近10億元,五星級茶舍“青峰仙居”成為常州唯一入選的全國甲級旅游民宿。
整合了鄉村旅游資源,完善了交通道路等周邊配套設施,知名企業也紛至沓來,如浙江藍城集團入駐溧陽戴埠鎮楊家村,啟動了藍城首個田園美學小鎮“悠然南山”,將原本的“空心村”打造成集高品質農業生產、鄉村休閑旅游、山水康養度假、農業創意產業于一體的江南丘陵地區特色田園鄉村,200多名原住村民成為藍城的農業工人。
公路+產業,農民捧上“金飯碗”
凌晨時分,姜下村的姜下食品配送中心里燈火通明,分揀核對、裝車配送……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
丫丫農場是溧陽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每天都要把新鮮的蔬菜送到百姓餐桌上。然而,受彼時交通影響,農村道路標準不高,蔬菜只能由小車來回倒運到大車上,加上客戶局限,銷售局面長期沒有打開!颁嚓1號公路”建成后,丫丫農場與當地村委共同組建“姜下食品配送中心”,丫丫負責生產、管理、品控;村里雇用閑散勞動力組建配送團隊,實現菜品從田地、市場到廚房的配送服務全過程。短短幾個月,靠著農村公路的建設,他們把點布局到附近30家企事業單位食堂、酒店、商超等。據了解,目前,姜下村的食品配送中心每天發貨5000多公斤,連續多年銷售額超1000萬元,僅此一項村集體就新增經營收入100余萬元。
其實,姜下村不僅是旅客口中的網紅“鵝村”,也是遠近聞名的蘭花村,每年春節期間,當地大棚里培植的蝴蝶蘭總是銷售一空。清晨,姜下村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蘭花種植基地里,花農們正在設計蘭花造型,等待客戶挑選,F代農業產業園西湯花坊負責人呂正洋看著這些嬌艷欲滴的蘭花陷入沉思,一直生活在上海的他以前從沒思量過,成年后會回鄉創業,還帶領鄉親們種花、養花、賣花。如今看看家鄉的變化,再看看創業的成果,他認為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與一般的花卉有所不同,蘭花更加嬌貴,對交通運輸要求較為嚴苛,運輸條件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蘭花的銷售。呂正洋原先在上海、浙江等地從事蘭花種植,2019年12月,他接到姜下村委動員下返鄉創業的邀請。當他還在猶豫時,看到家鄉曾經坑坑洼洼的砂石路,被寬闊平坦的“溧陽1號公路”所替代,交通道路環境煥然一新,且投資環境良好,他立即回鄉創建了西湯花坊。目前,花坊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全年種植蘭花30萬株,常年開花株20萬株,每年產值約600萬元。二期溫室、蘭花生物組織培養室正在規劃中,預計建成后不僅能形成蘭花產業閉環,還將帶動近500人就業。
溧陽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依賴“公路+”的優勢,溧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推進農旅融合發展,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不僅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副產品變成了高附加值的商品,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讓沿線群眾實現了在家門口的就業。據統計,溧陽“四好農村路”沿線近10萬人捧上了產業發展的“金飯碗”,年人均增收1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