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間為:2023-01-19
STEAM是以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人文(Art),數學(Mathematics)為核心的教育方式。是在全球教育創新與變革背景下的學科融合教育,STEAM強調將各個學科的實踐和理論精神融合,目的是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
2020年4月,教育部與樂高集團簽署了《關于“創新人才培養計劃(2020-2024年)”的諒解備忘錄》,正式啟動第三輪“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此次簽署是在2015-2019年項目二期基礎上的繼續合作。
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致力于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的培養,通過將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多領域融合的STEAM教育引入課堂,創新授課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創新素養和信息素養,啟迪和培養國家未來的建設者。
云龍區高度關注
STEAM教育在面向未來的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
深入探索STEAM教育的云龍模式
那么,當STEAM教育遇上“樂高”
會是什么樣子呢?
近日,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骨干教師公開課觀摩研討活動在徐州市青年路小學舉行。
此次活動由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教師培訓項目江蘇師范大學基地主辦,云龍區教育局、徐州市青年路小學承辦。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教師培訓項目江蘇師范大學基地專家團成員出席本次活動。
用樂高制作一個“自助式”交通指示燈需要哪幾步?
江蘇省張松網絡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青年路小學教育集團商務城小學教師葛傳鑫執教《“自助式”交通指示燈》。
葛老師從學生日常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圍繞“描述過程,繪流程圖”——“科創實踐,驗證算法”——“真實情境,優化完善”三大板塊進行層層遞進的探究,帶領學生揭開“智慧交通”背后的奧秘。
青蛙的成長需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同樣是工作室核心成員,來自青年路小學教育集團云龍小學的教師李方智執教《小青蛙的成長》。
李老師從學生最喜愛的積木搭建入手,讓學生體會到了從蝌蚪到青蛙變化的過程,進而深入探究編程的奧秘,通過精巧的構思讓小青蛙動了起來。
教學研討環節,現場來賓圍繞新課標理念的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流程的設計、任務驅動的實施、教學方法的創新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將活動推向了高潮。
作為教育部STEAM教育課程試點學校,青年路小學一直堅持以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為兩翼,深入研究“數字 教育”立項課題——
積極創建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天性,呵護學生的創新熱情,優化學生的創新思維;
進一步探索“指向學生數字素養的課程建設”新征程、打造跨學科融合的課堂教學新范式。
云龍區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助推優質資源共享、跨區域學習連接、學生個性化發展——
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特色化的課后服務項目,由校內延伸至校外,拓寬STEAM教育的學習空間;
深入開展主題化、項目式學習等綜合性教學活動,通過對教材的跨學科活化重整,進行真實性的任務驅動,促進學生對多學科知識的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云龍區將以此次觀摩研討活動為契機,更加深入地研究最適宜廣大云龍學子成長的更高質量的STEAM教育,并以此助力更廣大的一線教師積極開展跨學科教學實踐,優化課程統整模式。
來源:云龍教育發布